歷時2年多,2018年12月,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上海市水務局聯合編制的《上海市河道規劃設計導則》(以下簡稱《導則》)面向社會公眾公示征詢意見。
2018年8月,上海市委書記、總河長李強明確提出,要實現上海水環境的根本性好轉,兌現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。在新形勢下,河道建設和整治不僅關系到城市面貌的提升,更是彰顯城市文明的重要手段,體現了上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關系民生、以人民為本的城市精神。河道及沿河陸域環境整治不僅是上海建設生態之城的重要內容,更是重塑城市空間,落實生態文明、城市治理、城市更新等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。
這是一次主動轉變“治河”理念、秉承“繡花功”要求的創新實踐,完成了對上海河道歷史沿革、現狀和規劃情況的梳理?!秾t》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指導,其目標和理念與“上海2035”城市總體規劃高度契合,提出了城鄉河道規劃、設計、建設、管理、運維的思路和方法,著力凸顯治理理念創新性、內涵人文性、功能形態生態性,為全市水生態空間保護與利用、深入推進河長制提供技術指導,致力形成河長制的上海特色,將上海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國際生態之城,將河道治理工作做成建設創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態之城的典型實踐案例,做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民心工程。
打造 令人向往的 國際水城、美麗水鄉
上海是一座依水而生、因水而興的城市,河網密布,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的特點。根據《2017年上海市河道(湖泊)報告》,2017年,上海市擁有河道43253條、總長度為28714.47公里,湖泊39個,河湖總面積為620.92平方公里,河湖水面率達到9.79%。
上海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水環境是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之一,是檢驗城市管理水平的關鍵之一,必須把改善生態環境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,突出強調、統籌謀劃。要確定目標、綜合施策,全力以赴打好綜合整治攻堅戰,以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果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。時至今日,上海各級河長已經就位,全市中小河道治理將由攻堅戰轉入持久戰。
追求卓越之路充滿挑戰。望眼全球,要成為全球化時代中最具競爭力的城市,塑造具有文化魅力、生態價值、景觀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,河道與濱水岸線將發揮極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,對標“卓越的全球城市”發展目標,上海河道規劃與建設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《導則》由此應勢而生?!秾t》秉承上海市中小河道“生態為先、安全為重、人民為本、文化為魂”的規劃建設基本思路,落實“水陸統籌、水岸聯動、水綠交融、水田交錯”的基本原則,開展上海市河道及沿河陸域規劃、設計、建設等全周期研究?!秾t》將為各級河長、湖長及相關管理者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撐,為設計師提供設計指引,為市民提供更多水清岸綠、活力四射的河道濱水空間。
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政規劃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,《導則》規劃理念實現了由“主要重視安全保障”向“全面構建復合功能”轉變,總體內涵由“生產、生活基本功能”向“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綜合功能”轉變,統籌范圍由“水域本體”向“水陸統籌”轉變,設計思路由“水利工程設計”向“整體空間設計”轉變。參照國際大都市河道及沿河陸域發展建設經驗,未來上海河道將滿足“維護生態平衡,提高城市韌性;滿足復合功能,保障城市安全;延展公共空間,容納公共活動;展現景觀魅力,傳承地區文化”等多元要求。
打造理想河道,從何入手?《導則》明確了“生態之河、安全之河、都市之河、人文之河、創新之河”五大目標理念,提出了生態保育、岸坡穩定、復合多元、延續風貌等19項規劃導引及91條設計策略。
千方百計為百姓打造宜人的親水空間
《導則》鼓勵河道開放可達,強調因地制宜,依據河道所處的功能、區位等要求進行差異化引導。對公共活動型和生活服務型河道,積極開辟和改造綠地、親水平臺等,最大限度開放濱水空間;對生態保育型和生產功能型河道,宜進行景觀、生態改造,適度開放兩岸空間。
結合國際大都市定位,《導則》對塑造城市空間品質提出精細化要求。沿河建筑群落要富有韻律,新建的建筑應充分考慮精致度、景觀性,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。借鑒全球先進色彩規劃管控的做法,上海河道也將分類分區落實色彩引導措施,根據河道自身情況,選取影響因子,依據重要性排序,疊加研究后劃示色彩分區,并與上海城市規劃管理體系相銜接,劃定色彩管控分區。
都市之河還將增加創意、商業等復合多元功能,鼓勵進一步增強濱水空間周邊底層建筑的公共性,與室外公共空間產生互動。